- 毛杨;王文静;李德峰;
目的 通过分析TCGA-THCA数据集中的基因表达数据,识别甲状腺癌(THCA)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风险模型并探讨趋化因子CCL家族在THCA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下载并分析TCGA-THCA数据集,包含512个癌症样本和59个癌旁组织样本。通过差异分析R包取交集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CellMark、monocle和CellChat探索THCA的细胞图谱、细胞拟时序和细胞通讯。结果 共发现698个上调基因和285个下调基因,PCA显示THCA组和正常组基因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GO及KEGG富集分析揭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连接组装和补体系统等生物过程。风险模型评估结果显示,CCL基因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05)。单细胞分析揭示成纤维细胞在THCA进展中的关键作用,CCL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显著上调(P<0.05)。细胞拟时序结果显示CCL基因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细胞通讯结果表明成纤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肿瘤微环境中至关重要。结论 趋化因子CCL家族在THCA中的表达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特别是CCL4通过与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的CCR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进一步促进癌症发展,为理解趋化因子CCL家族在THCA中的作用及其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提供了新视角。
2025年06期 v.34;No.235 494-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王红;程佳;黄志琴;南方;
目的 观察双镜联合憩室修补重建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PCS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PCSD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经阴道组(经阴道憩室修补术)和双镜组(双镜联合憩室修补重建术),每组75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月经期天数、肌层厚度、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并发症及有生育计划患者妊娠情况。结果 双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经阴道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经阴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 d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双镜组低于经阴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月经期天数减少,肌层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月经期天数、肌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切口感染、低钠血症、膀胱损伤、阴道感染等累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有生育计划患者宫内妊娠率、足月妊娠率均高于经阴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流产率和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镜联合憩室修补重建术治疗PCSD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周期短,可提高有生育计划患者妊娠率。
2025年06期 v.34;No.235 501-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兴军;孙君军;郑波;张俊;菅志飞;卓翔;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尺桡比、侧位桡骨月骨角改变与桡骨高度丢失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58例。根据术后桡骨丢失高度,分为桡骨未丢失组(41例,<2 mm)、桡骨轻中度丢失组(32例,2~5 mm)与桡骨重度丢失组(85例,>5 mm),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桡骨高度丢失的危险因素。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LOWESS)分析连续变量二维曲线关系。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及阈值效应分析尺桡比、侧位桡骨月骨角与术后桡骨高度丢失的关系。结果 桡骨重度丢失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桡骨未丢失组与桡骨轻中度丢失组(P<0.05),桡骨轻中度丢失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桡骨未丢失组(P<0.05);女性、合并骨质疏松与骨折分型C型患者更易出现桡骨高度丢失(P<0.05)。3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患者自我评价腕关节问卷(PRWE)评分、肩臂手残疾问卷表(DASH)评分、背伸、掌曲、尺偏、桡偏、尺桡比、侧位桡骨月骨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年龄、性别、骨质疏松、骨折分型、PRWE评分、DASH评分、背伸、掌曲、尺偏、桡偏为结果建立的预测模型一与以年龄、性别、骨质疏松、骨折分型、PRWE评分、DASH评分、背伸、掌曲、尺偏、桡偏、尺桡比、侧位桡骨月骨角为结果建立的预测模型二进行Hosmer-Lemeshow检验,均显示有良好的拟合优度。LOWESS分析显示,年龄、PRWE评分、DASH评分、背伸、掌曲、尺偏、桡偏、尺桡比、侧位桡骨月骨角与桡骨丢失高度均具有一定的非线性关系。RCS与阈值效应分析表明,尺桡比≥13.254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桡骨丢失的概率随尺桡比的增大而升高(P<0.001);侧位桡骨月骨角≤11.068°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桡骨丢失的概率随侧位桡骨月骨角的增加而降低(P<0.001)。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尺桡比与桡骨高度丢失呈正相关,侧位桡骨月骨角与桡骨高度丢失呈负相关。
2025年06期 v.34;No.235 505-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石丹丹;严志勇;陈百豆;尚彩艳;吴浩;
目的 明确加温碘伏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前消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室温组(采用24℃碘伏消毒)和加温组(采用加温至39℃的碘伏消毒),每组42例。对2组患者的消毒合格情况、切口感染情况、鼻咽温、苏醒时间、不良反应、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量和隐性失血量等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消毒合格率和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消毒后10 min、30 min、60 min及手术结束时,加温组患者的鼻咽温均显著高于室温组(P<0.05)。加温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室温组(P<0.05),术中低体温和苏醒后寒战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室温组(P<0.05)。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室温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显著高于加温组(P<0.05)。结论 加温至39℃的碘伏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前消毒,在保证消毒效果和手术安全的基础上,能有效维持术中体温稳定,促进术后苏醒,并减少隐性失血量。
2025年06期 v.34;No.235 512-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蒲鹏吉;黄敏军;敖翔;赖威毅;
目的 探讨三维CT辅助椎弓根测量在老年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韶关市曲江区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骨质疏松性L_1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三维CT辅助椎弓根测量,包括L_1轴位有效角度、轴位有效椎弓根横径、斜矢状位有效角度、斜矢状位有效纵径、椎弓根峡部横径,并分析其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将4例患者有效椎弓根横径小于3 mm纳入双侧组,其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组(行单侧入路PVP)及双侧组(行双侧入路PVP)。统计2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手术前后进行X射线检查评估Cobb角恢复情况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双侧轴位有效角度、双侧斜矢状位有效角度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单侧轴位有效角度、单侧轴位有效椎弓根横径、双侧轴位有效椎弓根横径、单侧斜矢状位有效角度、单侧斜矢状位有效纵径、双侧斜矢状位有效纵径、椎弓根峡部横径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双侧组,术中骨水泥注入量低于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单侧组患者3例失访,双侧组4例失访。仅单侧组有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VAS、ODI评分及手术前后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单侧组患者VAS、ODI评分均高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术前使用三维CT辅助椎弓根测量,有助于精准穿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025年06期 v.34;No.235 515-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王福朝;陈诺娅;王瑶;刘爽爽;毛建辉;张敬;
目的 观察瑞马唑仑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全身麻醉对电生理监测指标及脑氧饱和度(ScO_2)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神经外科择期行CEA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2组患者皆采用丙泊酚1.5~2.0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0.2 mg/kg和舒芬太尼0.3~0.4μg/kg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R组患者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5~1.0 mg·kg~(-1)·h~(-1),P组患者静脉泵注丙泊酚5.0~7.0 mg·kg~(-1)·h~(-1),2组患者均复合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进行麻醉维持。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颈动脉阻断时间、术中输液量、瑞芬太尼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苏醒时间。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T1)、阻断前5 min(T2)、阻断后5 min(T3)、解除阻断后5 min(T4)、手术结束(T5)时的血流动力学与脑氧指标、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随访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与P组相比,R组患者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减少(P<0.05),苏醒时间缩短(P<0.05)。在T2时,R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P组(P<0.05);在T3时,R组患者的ScO_2明显高于P组(P<0.05),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延长百分比与波幅降低百分比明显低于P组(P<0.05),下肢感觉诱发电位(SSEP)波幅降低百分比低于P组(P<0.05);在T5时,R组患者MEP波幅较T2时明显增高,P组患者MEP波幅较T2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马唑仑作为全身麻醉维持药物用于CEA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且于颈动脉阻断期间较丙泊酚对ScO_2与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
2025年06期 v.34;No.235 52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付军;唐文韬;佘济;张德川;
目的 探讨基于团注追踪技术获得的头颈部血管成像(CTA)图像强化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定量控制图像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4年1—6月在我院行头颈部CTA检查的500例受检者的一般资料、注射参数、扫描参数以及图像强化质量分析数据。对受检者头颈部CTA图像强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图像强化质量合格与不合格的受检者相关检查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图像强化质量的独立因素。结果 500例头颈部CTA图像中,图像强化质量合格262例,不合格238例。图像强化质量合格与不合格受检者的性别、身高、体质量、管电压、扫描方向、触发阈值、诊断延迟时间、碘对比剂浓度、碘对比剂用量、碘对比剂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受检者为男性(95%CI:0.22~0.75,P=0.004)、体质量(95%CI:0.92~0.97,P<0.01)、头-足方向扫描(95%CI:0.03~0.43,P=0.002)、诊断延迟时间(95%CI:0.44~0.92,P=0.017)、碘对比剂用量(95%CI:1.21~1.34,P<0.001)、碘对比剂流速(95%CI:0.14~0.59,P<0.001)均为图像强化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碘对比剂用量(β=0.24,OR=1.27)与图像强化质量呈正相关,受检者为男性(β=-0.89,OR=0.41)、体质量(β=-0.06,OR=0.94)、头-足方向扫描(β=-2.23,OR=0.11)、诊断延迟时间(β=-0.45,OR=0.64)、碘对比剂流速(β=-1.26,OR=0.28)与图像强化质量呈负相关。结论 在头颈部CTA的团注追踪技术应用中,个体因素、扫描参数、注射方案是影响头颈部CTA图像强化质量阳性结果的关键控制要素。临床实践中,技师可通过整合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建立个性化扫描协议,实现精准、规范、个性化成像。
2025年06期 v.34;No.235 525-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席敏岗;景佳;霍云峰;张进;
目的 系统性评估经颈侧方切口胸锁乳突肌入路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市中心医院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286例,根据切口入路方式分为侧方切口组(102例)和正中切口组(184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中神经监测信号变化、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数据。结果 侧方切口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正中切口组(P=0.03),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正中切口组(P=0.01)。术中喉返神经监测显示,侧方切口组患者的神经信号残余幅度显著大于正中切口组(P<0.05),神经信号潜伏期变化显著小于正中切口组(P<0.05)。侧方切口组患者术后3 d和7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正中切口组(P<0.05)。侧方切口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1年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正中切口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结论 经颈侧方切口胸锁乳突肌入路甲状腺手术疗效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5年06期 v.34;No.235 530-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栋栋;龚晓毅;凌云志;王亚祥;孙梅;段瑞;叶霞;张娅;
目的 探究罗哌卡因与地佐辛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初产妇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南京江北医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5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53例)、罗哌卡因组(53例)和联合组(53例)。其中空白组产妇采用自然分娩方式,罗哌卡因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联合组产妇在应用罗哌卡因的基础上加用地佐辛麻醉。比较3组产妇不同时点镇痛效果,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及镇痛泵按压次数,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母婴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镇痛后10 min、镇痛后60 min、宫口全开时和胎儿娩出时,罗哌卡因组和联合组产妇VAS评分均低于空白组(P<0.05),联合组产妇VAS评分均显著低于罗哌卡因组(P<0.05)。3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产妇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罗哌卡因组(P<0.05)。无痛分娩后,3组产妇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会阴切开率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产妇产钳使用率、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罗哌卡因组和空白组(P<0.05)。空白组、罗哌卡因组与联合组产妇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与地佐辛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初产妇镇痛效果较好,对产妇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影响较小,可获得较好的母婴结局。
2025年06期 v.34;No.235 535-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克;王浩;陈铁胜;徐继康;田振;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后舒芬太尼个体化镇痛效果、炎症因子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行PFNA手术的老年患者161例为研究对象,将BMI<18.5 kg/m~2的患者设为A组,BMI 18.5~23.9 kg/m~2的患者设为B组,BMI 24.0~35.0 kg/m~2的患者设为C组。术后根据体质量给予2μg/kg舒芬太尼的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个体化镇痛,比较3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炎症因子、镇痛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在术后8 h、12 h、24 h和48 h,B组和C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在术后12 h、24 h和48 h,C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1 d,B组和C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患者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疼痛明显时间均显著多/长于B组和C组(P<0.05),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C组患者的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BMI会对PFNA手术老年患者的舒芬太尼个体化镇痛效果、炎症因子和安全性产生影响,体型较瘦的患者可能存在镇痛不足,而超重或肥胖患者可能存在过度镇痛而影响其镇痛安全性。
2025年06期 v.34;No.235 540-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孔德华;朱朋;孔宪刚;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行二次剖宫产的产妇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产妇采用ERAS管理措施,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管理措施。比较2组产妇术后恢复指标、临床结局指标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后24 h 11项产科恢复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子宫底高度小于对照组(P<0.05),静息及咳嗽时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新生儿转新生儿监护病房及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产妇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及术后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干预后SAS、SDS、GCQ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产妇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RAS策略用于二次剖宫产手术可有效改善产妇临床结局及心理状态,提高舒适度,促进术后康复。
2025年06期 v.34;No.235 54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陈雨辰;王佳;杨晓宇;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肺结核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我院行纤支镜检查的100例肺结核患者,使用分层抽样方法,选择使用右美托咪定及未使用右美托咪定干预的患者各5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麻醉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反应、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追加次数、丙泊酚消耗量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进镜检查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较术前上升(P<0.05),血氧饱和度(SpO_2)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进镜检查即刻MAP、HR低于对照组,SpO_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丙二醛(MDA)、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较术前上升(P<0.05),但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肺结核患者纤支镜检查中麻醉效果较好,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及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6期 v.34;No.235 548-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